• 新闻发布
  • 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发布>>学校要闻>>正文
    • 学校要闻
      【攀登】做开创未来“先行者”——连大类脑智能研究团队打造科研创新高地
        文章来源:类脑智能产业研究院  发布时间:2025年07月09日 09:44  点击量:

        编者按:本期【攀登】专栏,聚焦学校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攻关、成果转化、产业孵化等方面的典型事迹与创新实践。希望广大师生见贤思齐,激发创新活力,勇攀科技高峰,着力推动学校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。

        今日推出【攀登】专栏第二期《做开创未来“先行者”——连大类脑智能研究团队打造科研创新高地》


        心之所念

        身之所往

        从小说中“以意驭物”的玄想

        到人工智能的交互革命

        人们对打通思想与现实的藩篱

        始终坚持不懈地探索

        在大连大学

        有这样一群“先行者”

        他们用代码与脑电信号搭建桥梁

        让沉寂的肢体读懂大脑的密语

        这就是张海燕教授率领的

        类脑智能研究团队

        他们让科幻照进现实!


        图为患者使用“脑机接口医疗康复系统”治疗效果明显


        “动了,动了!”日前,附属新华医院患者管大爷激动地说。管大爷不幸罹患脑梗,临床诊断为大脑前动脉、中动脉闭塞,大面积分水岭梗死,一度失去行走能力。转机出现在今年5月——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引入“脑机接口医疗康复系统”,为患者点亮了免费康复的曙光。管大爷每天治疗20分钟,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Bobath结合BCI治疗后恢复基本正常行走功能。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“意念操控”,如今已真切地照进了普通人的生活。

        解码“意念”:BCI开创未来

        脑机接口(Brain-Computer Interface,BCI)是一种直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建立通信通路的技术,无需依赖传统肌肉或神经通路。它通过解码大脑活动(如电信号、血样变化等)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或机器可识别的指令,实现人脑与机器的交互。目前,主要应用于脑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。

        从“感知矿山”到“洞悉大脑”的跨界探索

        2024年10月9日,大连大学类脑智能产业研究院在我校正式成立。聚力攻关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脑机接口技术,打造“产、学、研、医、用”一体化建设模式。



        研究院的负责人正是学校以“带土移植”方式成功引进的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、全国巾帼建功标兵——张海燕教授。这个将前沿科技、脑科学与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阵地,致力于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研发转化和产业化。

        张海燕教授早期专注于煤矿安全监测领域,和团队深耕矿用传感器研发。随着煤炭产业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,基于前期的技术沉淀,又凭借着女性科研工作者细腻的感知力,她将目光投向更具创新性和发展潜力的医疗健康领域。2013年,她创办山东海天智能工程有限公司,锚定脑机接口技术作为转型突破口,成为国内较早布局“人工智能+医疗”产业化的探索者。



        “类脑智能是人工智能的最前沿科技,而脑机接口又是类脑智能最重要的研究领域,它就好比皇冠上的那颗最璀璨的明珠。”张海燕谈到。

        2018年,她主持研发的“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”率先获批脑机接口康复领域国内首例医疗器械注册证,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。在脑机接口医疗康复系统中,该系统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,构建了“脑电采集-意图解码-反馈执行”的闭环康复体系。2019年产品正式临床应用,至今已在全国多家医院落地,为脑卒中、脊髓损伤等患者提供神经功能重建方案,被工信部认定为“国家首台(套)核心技术产品”。

        双向奔赴 扎根连大

        “大连作为东北亚核心经济枢纽、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物流枢纽,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,同时具备了强大的产业辐射能力与资源集聚效应。”张海燕道出了选择的关键。正是看中这份潜力,她以前瞻性战略眼光,将大连定位为东北市场战略核心支点。

        与大连大学结缘,始于两年前的一场智能制造高端论坛。当时,张海燕代表海天智能与大连大学、普湾经济区签了合作协议,“那次签约,就像播下了一粒希望的种子,为后续产学研深度合作打下了基础。”她回忆道。这颗种子在2024年破土而出——借助大连大学优越的人才引进政策,张海燕正式成为学校的一员。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,同年7月,创办了辽宁舜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;10月,大连大学类脑智能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。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,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产品。在这个过程中,省市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,多位领导到研究院考察调研,从政策支持到资源调配,给予了全方位的帮助。现阶段,学校正在抓紧建设北区新工科实验综合楼,未来这里将为科研和成果应用提供更大、更先进的平台。

        依托扎实的技术积累和资源优势,张海燕团队研发的“脑机接口医疗康复系统”已率先实现临床应用落地。目前,该系统已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、附属新华医院等4家医院进行试用,累计为超过200名患者点亮了免费康复的希望之光,完成了临床数据的初步采集与分析。此外,已与另外两家医院达成合作意向,即将引入该系统,持续拓展这项“黑科技”的临床应用场景。



        目前,团队正全力推进辽宁省医疗器械注册证申请,预计年内完成注册,这将填补辽宁省脑机接口领域产业化空白。

        “下一步,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优势,迭代升级系统,打造出具有大连大学特色的智能机器人。”张海燕从长远规划,希望将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,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,以产业发展反哺科技创新,从而实现“产学研用”的良性循环,推动脑机接口技术高质量发展。

        政策引领“科技链-产业链”双轮驱动发展

        张海燕说:“我们要做脑机接口行业的先行者和践行者,制定行业标准做唯一,成为国内行业领军,所以我们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实现技术迭代与产业化扩大,进而提升社会效益,为高质量发展贡献生产力。”目前,大连市政府已在科技创新政策、落地举措、应用场景及医疗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。

        未来,将依托研究院孵化的辽宁舜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,实现三款产品在大连本地销售及产业化,并申报“辽宁省脑机接口首台套核心技术装备”;打造金普新区数谷产业园,聚集类脑研究、人工智能医疗等产业,加强科研技术交流,实现未来产业孵化;积极协同更多省市医疗机构开展产业化应用示范,打造“社区医院-康复中心-三甲医院”三级诊疗服务体系,探索“银发经济”下的脑机接口应用示范“大连模”。

        今年3月,国家医保局发布《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(试行)》,首次为脑机接口设立专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。按照公立医院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制度,根据相关医院申报情况,将于今年实现辽宁省地方收费标准落地,为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示范提供医保政策保障。


        大连大学类脑智能产业研究院的成立,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化产业生态构建。未来,团队将持续深耕,以“大连方案”为范本,推动神经康复技术普惠化,为“健康中国”战略注入创新动能。



      关闭